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莫让“手中有粮心头仍慌”

    信息发布者:杨发玺
    2017-09-09 21:56:50   转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全国粮食安全来说,有粮就是“家有底”;然而,对如今三权分置下依靠规模流转土地来种粮的新农民来说,库存难去,手中有粮心头也慌。

    湖南今年早稻总产量达到808.5万吨,排名全国第一,在遭遇洪水淹稻的不利情况下,可以说湖南早稻生产再次取得了丰收。但田野里的丰产并没有带来“口袋里的丰收”。在水稻生产大省湖南,稻谷难卖、贱卖,成了相当一部分粮农的担忧。粮农的担忧是现实的逼迫: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今年首次下调,国有粮库降价收粮影响农民卖粮收益;大米加工民营企业自身“营养不良”,不少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限制性收粮;粮农自身找销路遭遇“湘米难出湘”的困境,即便是不在稻米重金属污染区种粮的种植大户去跑市场,也被背上湖南“镉大米”的黑锅,负重前行,收效甚微。

    在这种相对不利的形势下,国有粮库、加工企业、粮农自身都不能慌了神,而要从容应对,给早稻销售多蹚几条道。

    莫让“手中有粮、心头仍慌”,首先是惠农政策不能“慌”。对粮食收购来说,已经实行14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最直接的一项惠农政策。虽然,当前出现“卖粮难”等种种问题,但不是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个整体框架出现了问题,而是最低收购价政策中个别条款出现了问题。对此,相关部门要做的,是对政策进行边际上的修改,而非根本上的否定,更要把这项惠农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卖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否则,农民一旦“伤了心”,再恢复信心种粮食就要花上更多的工夫。

    要莫让“手中有粮、心头仍慌”,粮农自身要从容应对不能“慌”。虽然有最低收购价这个政策来护航,但从今年首次下调收购价格中不难分析,一些政策性价格已经或接近顶破天花板,降低收购价格、促使最低收购价格向“兜底价”回归或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粮农要依靠但不能一味依赖最低收购价这个惠农政策,不能因为最低收购价调低而慌了手脚,而是要直面市场,找寻出路。就像湖南省苏仙区种植大户何金,想方设法在秋季开学之前找到学校这个稻米集中消费最大的群体之一,进行订单营销,每百斤稻谷高出市场价20多元;就如同湖南省宁乡市粮农陈建平,在去年吃了苦头之后,主动调结构,将优质稻的种植面积调为常规稻的2倍,主动顺应市场,减少卖稻风险,实现优质优价。

    要莫让“手中有粮、心头仍慌”,消费者对粮食质量要抱有信心,买粮不能“慌”。身受“镉米”困扰的湖南稻谷,这几年经过系统治理,稻米质量有所提升;即便是今年遭水淹浸泡的稻谷,虽然这些“泥巴谷”卖相不好看,但品质、口感较好,消费者大可放心购买。无论如何,消费者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得靠朴实、勤劳、智慧的粮农去生产粮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